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跑者大本营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559|回复: 42

跑者传奇(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8 09: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风吻青山 于 2014-12-2 15:10 编辑

      当笔者爱上跑步,将跑步慢慢变成生活习惯以来,开始关心关于跑步的所有,购买跑步装备、书籍、杂志,除了提高技术,特别关注跑者的跑步心路历程,通过了解跑者丰富多彩跑步人生,更加坚定了跑步就是坚持到底的信念,努力活出生命的精彩。过去一年来笔者从《文摘周报》和其他报刊,收集了几篇介绍中外精彩跑者的文章,辑成《跑者传奇》系列,并且在不断丰富完善中。每当读着这些文字,真正感到跑步的澎湃,充满对跑者的无限感佩之情
                                   (FWQS)

跑者传奇(一)印度跑者辛格102岁激流勇退
《钱江晚报》伊志刚
  2013年2月24日,102岁的印度裔英国老人辛格和7.2万名年龄远远小于他的“晚辈”一起参加香港渣打马拉松比赛。他的告别赛选择了10公里,他在解释香港马拉松赛后退役的原因时说,“为了健康,我必须在巅峰期退役。”请注意,他用了“巅峰期”这个词。
  辛格1911年4月1日出生于印度,曾是一名农民,上世纪60年代移居英国。此前大半个世纪,他跟跑步几乎完全没有交集。很难想象辛格从事马拉松的初衷竟是源于失去亲人——12年前,当他的妻子和儿子相继去世后,89岁的辛格开始迷上了跑步。他每天要跑上16公里,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失去亲人的情绪在同样孤独的跑步运动中得到排遣。
  2000年,辛格生命中第一次马拉松在伦敦进行,成绩为6小时54分。此后,他多次参加伦敦马拉松赛,最好成绩是2003年跑出的6小时03分。2003年,92岁的辛格在加拿大多伦多海滨马拉松赛中跑出了5小时40分的个人最好成绩。辛格的另一项无人企及的纪录是,他在2011年100岁时,在一天之内参加了8项跑步比赛。结果100米成绩为23秒14,200米成绩为52秒23,400米成绩为2分13秒48,5000米成绩为49分57秒39。毫无疑问,这些都是世界纪录,因为根本没有百岁老人还会去参加这些比赛。在热衷跑步的英国,辛格也是个新闻人物,前年他百岁生日时,伊丽莎白女王还给他写了一封信,祝贺这位名副其实的世纪老人。
  辛格目前体重52公斤,无任何疾病。谈到自己的长寿秘诀时,辛格总结为戒烟、戒酒和吃素食。“我的食谱包括木豆(印度一种重要农作物)、绿色蔬菜、酸奶酪和牛奶,不吃帕克拉(印度的炸蔬菜小吃)、大米或者其他任何油炸食品,喝开水和茶时都会放上姜片。我每天都很早睡觉,脑子从不想那些消极的事情。”
  美国老年社会组织主席肖恩·布朗曼医生在谈到辛格时说:“大多数老人只会走路而根本不可能去跑马拉松,但他是独一无二的。”体检表明,百岁辛格的健康状况相当于40岁的成年人,而医学专家给他检查骨密度时,吃惊地发现,他的这项指标相当于35岁的年轻人。
  鉴于辛格对体育的特殊贡献,他被特邀为2004年雅典和2012年伦敦两届奥运会的火炬手。他和贝克汉姆、阿里一样,出现在很多体育广告牌上,如果说后两者一直激励着青少年,那么辛格就是老年人最好的励志榜样。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09: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吻青山 于 2014-2-8 09:13 编辑

跑者传奇(二)
                                                                                    96岁的跑者薛绍康跑了67年
                                                                                        作者:郭超豪《文汇报》
  凌晨3点半,宁静的夜幕笼罩着城市。上海还沉浸在睡梦中,此时却是96岁的薛绍康老先生每天雷打不动的起床时间。
  为了不影响比自己年轻7岁的老伴休息,他在狭小的客厅内搭了个床铺,每晚独自睡。背心、运动服、外套、运动裤……用不了两分钟,薛绍康便穿好了衣服,开始洗漱,并烧上一壶开水。与裹在一身冬装里的记者相比,只穿着薄衣薄裤的老薛一点都不畏惧凌晨的寒意。“这么多年习惯了,穿太多,没法跑步。”他笑着说。
  跑步已经是薛绍康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29岁起,他整整坚持了67年。真看不出,眼前这位老人出生于1917年12月29日,30多天后就将年满96周岁。薛绍康参加了本报主办的《上海跑步者》征文活动,编辑部刚看到来信时,还对这个故事有些怀疑,几次实地采访后,对老人不得不心生敬佩。
  将运动水壶灌满,薛老先生又冲了一大碗麦片,这是他每天一成不变的早饭。15分钟后,一大碗麦片见了底。“吃得下,睡得着,历年体检下来,身体一点毛病都没有。”他的言语中透着自豪。
  凌晨4点15分,一切准备就绪,老薛出门开始了锻炼。一口气下4楼,脸不红,气不喘,轻松得像个不到40岁的人。跑前的准备活动,是全套的“第八套广播体操”,动作的标准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在校的中学生,即便是“跳跃运动”,也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做完。
  4点半,马路上依旧人车稀少。逐渐从“快走”过渡到“慢跑”的薛绍康,穿过整个日晖六村小区,跑出零陵路上的小区边门,随后一路向东至枫林路右转,最后来到徐汇滨江公园的大门口,这是如今老人每天跑步的路线图。这段全长约3公里的路程,老薛大约跑了1个小时,中途没有一次停顿和休息,只从背包里拿出水壶喝了一次水。“现在跑得比过去慢多了,参加徐汇区长跑队活动也跟不上队伍了。不过,我这个年纪能跑已经很不容易了,最重要的是安全。”他说。
  返程时,天边逐渐泛起了鱼肚白,路上晨跑的人也多了起来,而薛绍康几乎是附近每个跑友都认识和崇拜的“大明星”。“老薛,今天有记者跟着来啦?”看见摄影记者身上背的“长枪短炮”,在马路另一侧跑步的老胡热情地过来打招呼,“老薛可是我们这里家喻户晓的老寿星,这个年纪还能坚持跑步,实在太了不起了。”听到这,薛绍康一脸乐呵呵:“侬晓得哇,我有几次跑在路上,还碰到过陌生人上来抱我,说要来沾沾福气”。
  跑完步后去菜场买菜、为老伴买早饭,是薛绍康日常的“功课”。一斤青菜、两根胡萝卜、四个肉包……不到5分钟,老薛就完成了全部任务。他身后,菜贩与顾客有一组这样的对话:“侬晓得哇,这位老人已经96岁了哦!”怎么可能?96岁的人这么活络啊?”“真的呀,人家跑步跑了六十多年了,身体很好的。”
  听力几乎没有退化的老薛听到了人们的议论,淡淡一笑。他说,自己很享受别人的这种赞叹,也希望自己能一直这样跑步,一直如此健康。

点评

赞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8 09:45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09: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吻青山 于 2014-2-8 09:12 编辑

跑者传奇(三)
                                                                               一个胖子的马拉松战役
     42.195公里的马拉松比赛,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眼中都是一生难以企及的目标,很难想象一个体重180公斤的42岁大胖子却征服了这个极限挑战。近期,格内廷已在自己的脸谱网主页上宣布自己将在明年横渡英吉利海峡。
     42岁的凯利•格内廷出身于美国亚利桑那州,他从小就热爱美式橄榄球、摔跤等运动。2000年,拥有良好的运动天赋的格内廷被相扑教练看中,开始转做相扑运动员。在从事相扑五年后,格内廷就赢得了美国相扑联盟大赛的冠军,随后便一发不可收,长期统治美国相扑。在相扑训练的间歇,他迷上了长跑,甚至每天都要在家附近跑上近5公里。“每次长跑就像一场比赛,我必须克服困难和挑战,而这些挑战除了身体上的,更源自精神和意志方面。” “每次结束长跑,我就觉得自己又拿到了一项冠军,而且丢掉了所有 负能量 的东西,那些负面的情绪都随风飘散。”最初,格内廷只能算是一个跑步爱好者,但为了孩子们,他选择挑战马拉松。格内廷的孩子一直希望他能够打破世界纪录,在格内廷之前,跑完马拉松的世界最胖选手只有127公斤。
       2011年3月20日,格内廷在赛前完成了称重,并以180公斤的体重开始了自己的极限之旅。由于此前一次马拉松赛后,他的双脚因为水肿而肿大,他特意穿上了一双特制的跑鞋。“在跑步过程中,我的双脚、大腿都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为了保护我的双脚,我穿特制的跑鞋,以免发生伤害。”除了特制跑鞋,格内廷还准备了两个绑腿,目的是防止自己的小腿骨折。除了身体面临极限,洛杉矶的倾盆大雨让格内廷在比赛后半程不得不以步行坚持,原本计划在9小时跑完全程的格内廷最终花了9小时48分42秒完成比赛。
       世界相扑冠军宾巴扎布•乌拉姆巴亚尔将在今年4月与格内廷上演一场比赛,但这个勇于挑战吉尼斯的对手已经赢得了他的尊重,“我必须说,伟大的运动员并不是以体重来衡量,无论是相扑还是其他运动,真正决定伟大的是他们的意志和坚持。”尽管是个胖子,但格内廷正常状态下的心率只有每分钟60次。而在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后,一家医疗机构检测发现,他的骨密度只相当于30岁的普通男子。“很多身体巨胖的人根本无法承受马拉松这样负荷巨大的运动,因为他们的骨质根本无法承受自己巨大的身体长时间的奔跑。”

点评

赞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10 20:11
赞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8 09:45
发表于 2014-2-8 09: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发表于 2014-2-8 09: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吻青山 发表于 2014-2-8 09:09
跑者传奇(二)
                                                                                     ...

赞一个
发表于 2014-2-8 09: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风吻青山 发表于 2014-2-8 09:10
跑者传奇(三)
                                                                               一个 ...

赞一个

点评

赞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10 20:13
发表于 2014-2-8 12: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加精,希望继续介绍,不要挖坑。
发表于 2014-2-8 13: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静等下篇,继续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09: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吻青山 于 2014-2-10 09:30 编辑

跑者传奇(四)
               "马拉松穆雷"创奇迹 五天七场马拉松跑遍七大洲
                       来源:《燕赵都市报》2012年12月9日
    这是世界上最寒冷、最考验人体能与毅力的一项比赛——南极马拉松赛。从2002年创办至今哪怕在素以艰苦著称的马拉松界,它也显得独树一帜。2012年,共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6名选手参加了南极马拉松赛,其中包括11名女将。不过一位来自苏格兰的,名为安德鲁-穆雷的选手,尤其引人关注,因为他在五天内跑了七场马拉松,并跑遍七大洲。
                                一、此穆雷 非彼穆雷
  这位穆雷先生与他的同胞、男子网球四天王之一的安迪-穆雷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的本职工作是医生,但在11月的最后5天里,安德鲁-穆雷跑遍七大洲,完成在每个大洲都跑完了一场马拉松的疯狂“马拉松接力”,并在本届南极马拉松赛上获得冠军。
还是先从故事的起点说起。本届南极马拉松赛在南极西海岸的联合冰川营地举行。在极地的极为恶劣气候条件下,为确保参赛者的安全,所以比赛路线其实就是绕着联合冰川营地转圈跑。衣服、帽子、护目镜、手套。。。。。总之各式基本的御寒装备一样都不能少。而为让参赛者在跑步过程中能得到补给,赛事主办方在环形的马拉松路线上共设置了5个补给点,以便为他们及时提供热饮与各式高能量食物。
    “我享受比赛过程中的每一分钟,哪怕在脚抽筋的时候也一样享受。”这是一些初段位参赛者痛并快乐着的赛后感想。而要穆雷说的话,他的经验之谈则是有些误区真是要不得。误区之一:天寒地冻重装上阵。“在严寒情况下,大量出汗才真会惹上大麻烦。一件丝质T恤、一件轻便的保暖衣、一件防风衣,身上就三层,确保排汗。跑起来不会冷,所以穿这些足够了。”误区之二:极地马拉松是跑出来的。“在那里根本跑不起来,顶多就是平时快步走的速度,然后尽力把它保持下来,更确切的说法是走着完成比赛。
如愿拿到南极马拉松开门红后,他对路上的风景很赞叹。“这里的环境真是太美妙了,室外气温达到零下25度。望出去,都是冰川。这是难得的经验,奇特的比赛。”
                     二、最痛苦  缺觉之苦更甚足下
    身为一名医生,穆雷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有信心,“我一直留意着,以防意外的发生”,在以南极为舞台起跑后,他跑遍七大洲的大计划正式启动了。
  南极、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美国亚特兰大、英国伦敦、埃及金字塔区、迪拜、澳大利亚悉尼——当安德鲁-穆雷连轴转地跨越七大洲,在每一片大洲上都完成一次马拉松跑后,他的疯狂计划如愿以偿。从南极起跑到在悉尼标志性的港湾大桥附近完成冲线,穆雷的总耗时是5天13小时32分钟。
将极限运动与慈善之举联姻,这几乎已成惯例,穆雷也不例外。马不停蹄疯狂马拉松,穆雷的目的就在于为慈善组织筹集善款,这次漫长而又艰辛的连续马拉松,穆雷可筹得1万英镑的善款。
    “整个挑战过程中最艰难的部分不是跑步,而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不得不一直处在睡眠不足的状态下。休息、睡觉,只有上了飞机才能做这些,我没有时间。。。。有时真觉得这是超人的日程表。”穆雷诉苦道,“以前我也参加过好几场马拉松赛,还有一些别的长跑经历,但如此长时间的连续飞行,几乎每一顿正餐都在飞机上解决,这么长时间都不得不把一双脚塞在鞋子里,这还是第一次。”
所以在开始难南极马拉松赛前,穆雷狠狠补眠一番,“前一晚上睡了足足10个半小时。”而假如不是老天帮忙,没有让他碰上一些例如航班取消、滞留机场的意外强狂的话,他想要在5天半时间里完成目标,这无疑将超有难度。所以穆雷也坦言,“这是一次有运气相伴的旅途。”
                          三、3小时之差无缘刷新记录
    辗转七大洲,连续马拉松,穆雷不是第一个尝试这种“马拉松式马拉松”的人——实际上以5天13小时32分钟的总耗时来看,他距离刷新纪录只差3个多小时。
向七天七大洲马拉松发起挑战的第一人是英国探险家雷诺夫-费恩斯爵士,他在2003年底完成了这一创举。2008年,当时49岁的盲人运动员戴夫-西里,在队友的引导下,复制费恩斯爵士的壮举。2009年,爱尔兰人理查德-多诺万令世界大吃一惊——他所追求的不再只是完成挑战,还讲究起了耗时的多少。当多诺万以5天10小时08分钟的总耗时完成挑战后,时任世界第三大慈善机构Goal的总裁约翰。奥什用“令人震惊”来形容自己得知消息后的感觉。要知道,此前完成七天七大洲马拉松的牛人中,用时最短也要7天多。
     在穆雷冲击多诺万的用时纪录无果后,短时间内热衷冒险的多诺万看来可高枕无忧了。多诺万可是有史以来征服南极北极两极的“马拉松第一人”,而且是在自己的“新秀赛季”顺便完成了以上创举。
    但从穆雷与多诺万的全球跑行路线来看,除了南极外,在另外六大洲都选择了不同的落脚点。对于这一点,穆雷的经验之谈是——很重要的一点是气候和当时航班的准点率。“忽冷忽热的天气会让人觉得错乱。虽然这是没办法避免的一点,但我们总能从中找到每那么折腾人的选择”。

点评

赞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13 20:20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09: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吻青山 于 2014-2-10 09:54 编辑

跑者传奇(五)
                                        尹志华:人都是和自己竞争
                                     来源:《燕赵都市报》2012年12年26日,作者:王巍
    将目光聚集到河北邯郸这个城市,有这么一个家庭,两代人都坚持马拉松运动,目前已经参赛40余场。他们参赛的目的很简单,重在参与,挑战自我。30年前,申好付参加了人生第一场正规的马拉松比赛,从此拉开了一个家庭对“跑马”运动持之以恒的热爱。2008年,他的女儿申勇莉和女婿尹志华在北京马拉松赛上开启了处子秀,从此全国各地的马拉松赛几乎都上演过两人合演的“夫妻档”。
                                   一、以“狂跑”为乐的马拉松家庭
    1981年北京马拉松赛的举办,开启了中国马拉松的从无到有的历史。2012年63岁的申好付成为了全国参与马拉松比赛较早的一批人。1982年,申好付先是参加了邯郸市里举办的一次马拉松赛,从此参加马拉松赛便成为他30年来不变的爱好。“那时候跑长跑的人很不容易,平时,连吃饱都成问题,谁会费那么大力气去跑步啊?很多跑步的人都是一双沉甸甸的破胶鞋,条件哪比得了现在。”进入新世纪后,马拉松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快乐源泉。申好付近两年参加了2010年北京马拉松赛、2011年郑开马拉松赛和2011年北京马拉松赛,现在跑马拉松的人脸上多了一些笑容。老一辈人对长跑的坚持,也影响到了下一代人。每天5点钟左右起床,已成为尹志华和妻子申勇莉的生活习惯,“我们从邯郸市体育场出发,沿着中华大街转到人民路,一直跑到胡服骑射的雕像,再返回来,这就是我们每天早晨的行进路线。” 2008年尹志华和妻子报名参加了当年的北京马拉松赛,虽然妻子没有在规定时间里跑完全程,但两人依然体验到了马拉松成功后的巨大喜悦。他们每天都进行十几公里的长跑,就是为参加全国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几年下来,尹志华参加了20余场马拉松赛,尤其是今年,参加了7场马拉松赛,有3月25号的郑开国际马拉松、随后的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5月26日举行的天津武清马拉松、9月23日的山东潍坊峡山马拉松赛。更厉害的在后面,他15天内跑完了广州、北京、上海三个重量级马拉松赛,而且全部获得了成绩证书和奖牌。尹志华的妻子申勇莉也巾帼不让须眉,这些年参加了13场马拉松。
                               二、奖牌很宝贵 却不是最重要
    在尹志华家里,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几年积攒下来的马拉松奖牌。这些奖牌安静地躺在衣柜中的角落里,每一枚奖牌都被用纸小心翼翼地包裹着,这是为了避免奖牌存放时间长了,生出铜绣。尹志华家庭里有一个共识,参加马拉松赛不是为了成绩和荣誉,不是为了与别人比拼速度,而是为了与自己内心的意志力较量。尹志华记得第一次参加马拉松赛时的情形,上万人从北京天安门出发的壮观场面,让他非常激动。但就是这种亢奋的情绪,让他在比赛开始后,没有掌握好步伐的节奏,跑到4公里的时候就岔了气,肋部疼得很厉害。这让尹志华陷入了纠结,是继续跑,还是上收容车?尹志华深呼吸了几次,用慢走的方式克服了岔气的难关,再次上路。当他快跑到终点奥体公园时,眼泪已经淌在了面庞,他没有全力通过终点,而是放缓步伐,享受起了比赛的过程。
    申勇莉同样也有自己最难忘的参赛经历。2010年的太原市马拉松赛,成为她至今难忘的一届赛事。那一次跑得很慢,最后慢慢到了队伍的最后,但终点的大门还没有关,申勇莉就想坚持跑到终点。组委会一直等待她这最后一名选手,收容车慢慢跟在她的身后,沿着路线的志愿者服务站等她跑过去后才开始撤走,所有的志愿者和沿线的观众仿佛就为了等她一个人……这让申勇莉非常感动,她最终坚持着跑到了终点,迎接她的是胜利者才会有的热烈的掌声。虽然她5小时32分的比赛成绩超出了组委会5小时15分完成比赛的规定,但组委会破例为她颁发了证书和奖牌。
马拉松不仅为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健康,也让整个家庭的氛围十分和睦,“大家有了共同话题,每天都去锻炼,感觉生活非常充实,非常有活力”。每次参加马拉松赛都是一个放松身心、扩展眼界的好机会,“跑马拉松去了好几十个城市了,南到广州、厦门等沿海城市,北到兰州、西宁等塞外边城,每次去不光是为了参赛,还为了能看看美景,享受下美食,非常有意义。跑马拉松真的是一个艰苦却不失乐趣的健康之旅”。
                                  三、马拉松理念从无到有不断革新
    跑了这么多场马拉松,这个家庭对马拉松的直观感受,就是有关马拉松的理念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都对马拉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申好付老人至今对80年代参加北京马拉松的报名要求念念不忘。那时候,参加马拉松需要是准专业运动员,因为参赛成绩必须是3小时10分钟以内才能参赛,这把许多人挡在了马拉松比赛的门外,许多在地方上被选拔去参赛的选手,都是带着地区或者单位的荣誉感去比赛的,到赛道上就是一味地“傻跑”,很容易出问题。申好付说,现在马拉松赛的报名要求已经宽泛了很多,而且,关门时间也在不断延长,2008年北京马拉松赛关门时间是5小时,而近两年的马拉松赛的关门时间变得更晚,2013年厦门马拉松赛的关门时间就是7小时。“现在马拉松赛都提倡全民健身和城市名片的概念,除了专业运动员,大家已经不太在乎比赛的成绩了。大家重在参与,其乐融融。”
  现在注重健康而参加马拉松赛的人越来越多,这也让他们所在的“邯郸跑吧”俱乐部的人数呈正曲线发展。“我们俱乐部现在都有100多人了,大家每周末都聚在邯郸市体育场进行长跑等体育健身活动。而且,我们俱乐部有各行各业的市民,许多做生意的老板们为了自己的健康,也参与到长跑的活动中来。其中一位220多斤的‘重量级’选手,还顺利跑完了今年的上海马拉松赛。”邯郸一直有马拉松的传统,今年八十来岁的丁芸臣老人从80年代初期就开始“跑马”,今年还参加了北京马拉松赛,他还准备参加明年的重庆马拉松赛,目前已通过了审核。

点评

赞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2-13 20:2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跑者大本营 ( 冀ICP备2022018670号-1 )  

GMT+8, 2025-3-24 09:06

0311-66698866

Pao Zhe Da Ben Ying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