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吻青山 于 2014-4-10 08:59 编辑
夜黑坡陡路滑,杨源摔落山崖头部撞伤去世
有了在第一个补给站休息的经历,这回轻车熟路:领存衣包、用移动电源给佳明310XT充电、在一层大厅吃饭、拎着大包到休息室。。。。休息室貌似大礼堂,上百张单人行军床井然排列。不过人进人出,头灯闪烁,不到困极难以睡着。
我舒舒服服洗了个澡,正准备找床位睡觉。忽然,看到前面有位熟悉的选手,那不是陈漱文吗?不见他也就一天多,但感觉隔了好长时间。他脸色黑得吓人,拉着我走到一旁,低声说:“杨源去世了!”我大惊,第一反应就是:“去世?心脏病?猝死?”
在我的印象里,北京马拉松、广州马拉松都发生过猝死事件,但跑者依然纷至沓来。而有些中小学校发生猝死后,校领导、学生、家长“闻跑色变”,长跑课干脆被取消。于是,中国人的体质越来越差,“胖死”的人越来越多——肥胖导致心血管病、“三高”、中风、糖尿病等。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载:“一项美国研究对387例年轻猝死运动员调查后发现,导致猝死的原因依次为:肥厚型心肌病(26%)、心肌炎(5.2%)、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2.8%)、冠状动脉粥状硬化(2.6%)和扩张型心肌病(2.3%)。也就是说,多数运动员猝死与“心”有关,无缘无故是跑不死人的。
陈漱文告诉我:“下山时,摔了下去。。。。”我这才想起,赛道上确实有许多危险之处,尤其2800米以上的石头山,坡度极为陡峭,稍不留意就会发生意外,但我没想到意外竟然出现在自己熟悉的跑友身上!巨人之旅虽然难度很大,但前三届都没有跑死过人。
陈漱文是看到同事给他发的“注意安全”的短信时,觉得蹊跷,才上网查看的,然后发现举办方9日公布了杨源遇难的消息:“为尊重家属,有些细节略去。巨人之旅举办方以最沉痛的心情发布通告:在Crosatie垭口下,有一位运动员因为在夜间的事故去世了。巨人之旅举办方向该运动员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举办方为表达对于去世运动员的哀悼、尊重和同情,决定取消报道跟比赛技术方面和成绩方面无关的所有信息一天。另外,正在跟运动员的家属取得联系,并以最沉痛的心情向运动员的家属和跑友致以慰问。”举办方鼓励所有志愿者、跑友和比赛观众对于发生的事故表达最强烈的尊重,尽量利用冷静和理智的心态鼓励和支持还在比赛的运动员。”
赛后,据奥巴巴回忆,第一天的比赛要连续翻越两座2800米的山,夜晚10点,他听到新加坡女选手蔡晶晶呼救:前面有人掉下去了!他和一名意大利选手迅速沿“之”字形赛道下行,直线下降百来米后,在偏离赛道10米左右的乱石堆中,发现一名男子身子朝上,头部朝下,血流不止,并发出微弱的求救声:“Save me,Save me。。。”
奥巴巴说,由于天黑,加之伤者身上盖了急救毯,没能认出他是杨源。雨一直在下,还挂着风,温度很低,奥巴巴和意大利选手冻得直发抖,站都站不稳。等了一段时间后,得知救护人员正在往上赶,遂无奈下撤。蔡晶晶留守。路上,奥巴巴见到上行的救护人员,但时间已经过去快两个小时,救护人员往上走还得一段时间,杨源即使没有摔死,也会失血而死。。。。
据蔡晶晶说:“我大约在杨源后面5米。当我看见他消失在悬崖边时,心一沉。当我寻找他时,我发现了他的帽子、登山杖,他已经躺在血泊中。”蔡晶晶立刻呼叫医疗救援,呼叫路过的跑者帮忙。杨源一开始还有意识,对蔡晶晶的呼唤有反应,但最终不治。
蔡晶晶虽然深受震撼,但她决心继续向目标前进。她说:“当杨源遇难的消息传开,每个人都被震撼。虽然我和杨源不是很熟悉,但是他的最后一刻和我在一起,这对我是个打击。但是我知道,我必须继续前行,这就是生活,你必须前行。”
“早上的一切事多么美好:睡的香、吃得饱,出发前帅帅的合影,凉爽的天气,壮丽的风景,还有路上刚刚结识的朋友以及相机里记录下满意的照片。仿佛一个人生来一帆风顺,但命运就在他最意气风发壮志满怀的时刻给予迎头一击,斩落马下,不留后悔的余地。难道人生不就是这样?”有跑友如是说。
9日11时,举办方通告:“昨天夜间在去往Valgrisenche方向、在Fond湖附近、下Crosatie 垭口的路上去世的运动员的身份:姓名是Yang Yuan,号码1040,1970年出生的中国籍选手。事故是由于运动员摔倒头部撞伤去世。让我们永远都记住他的微笑,愿逝者安息。”
奥斯塔山谷自治区旅游局局长Aurelio Marguerettaz 发信悼念:“巨人之旅的最基本原则和价值理念是友谊、团结、尊重,也是这项比赛的基础。我以巨人之旅的基本原则代表奥斯塔自治区管理方和整个奥斯塔山谷社区对运动员的亲属、朋友表达最深切的哀悼。。。。”
“这旁边的所有人都知道了,只有你和我不知道。”陈漱文说。泰尼卡和极致玩家的工作人员担心影响我们比赛,一直隐瞒着消息。王博见瞒不住我们,也证实了此事。
“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人说没就没了!”我倒吸一口凉气,杨源走过的路我必然走过,所有抵达这里的选手都走过,谁都有失足的可能性。遇难的可以是杨源,也可以是我,是你,是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怎能不震惊?!怎能不沉痛?!
我想起2002年的那个夏天,我刚接到北大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就听说北大登山队在希夏邦马西峰遇雪崩,五名学生罹难,一根绳索上串着五具年轻的遗体!而在此之前,我还亲见“预祝北大登山队登攀成功”的条幅在北大南门高高的飘摇着,那些闪亮鲜活的身影顷刻间便在风雪中消逝!我据此写成3万字的《山鹰传奇》,迄今尘封在家。
这些年,山难不断。在通往珠峰的上升途中,躺着一具具尸体,甚至绳索上也挂着尸体;阿尔卑斯山每年都有山难,仅法国2012—2013年登山季就发生70起雪崩事故,造成34人死亡;2012年7月9日,清华大学登山队愿攀登队长、第六届中国户外年度金犀牛奖获得者严冬冬在新疆天山4400米高度的冰川掉入暗裂缝,不幸遇难。
这些事故大多发生在登攀雪山的途中。投身越野赛9年,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在越野跑赛中遇难,而这个人恰恰是我认识的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