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3-8-27 11:59: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遥 于 2013-8-27 12:14 编辑
从圣洁清静
到环境危机
可以预见,未来仍会有不少人渴望登顶珠峰。如何维护这座最高峰的圣洁与清静,是每个登山者和登山旅游机构的责任与义务。
珠峰规模最大、服务最到位的登顶旅行社“喜马拉雅体验”为此做出不少努力。该旅行社每次“发团”登顶的人数众多:30个顾客和30名一对一服务的夏尔巴向导。但他们在雪山上很少留下“足迹”。每离开一处,他们的登山队总会带走垃圾和排泄物。
很少有登山队这样做。珠峰地区的清洁由“萨加玛塔污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多亏这个官方机构,珠峰登山大本营的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登山者的排泄物被收入大桶统一运到山下。
经营“喜马拉雅体验”的新西兰裔法国人鲁赛尔·布赖斯认为,如果珠峰旅行社能携手合作、限制每个登山季的游客数量,就不难维持珠峰环境、保证游客安全。
“喜马拉雅体验”已经带领17支远征队成功登顶珠峰,安全是这家旅行社的“金字招牌”。旅行社不仅为每个顾客提供一对一的夏尔巴向导,还为每名顾客和向导配备无线电通信设施,要求他们每天与总部联系。为防止意外发生,旅行社要求每人佩戴雪崩信标机、登山安全带、铁钉靴,而且登山期间要随时挂在安全绳索上。为避免陷入险境,“喜马拉雅体验”还要求顾客遵守纪律,按照向导要求前进或后退。
然而,并非所有旅行社和游客能够负担如此昂贵的安全举措。那些开价较低的旅行社雇用的夏尔巴向导人数有限,且大多经验不足。同样在珠峰经营登山旅行社的阿根廷裔美国人威利·贝内加斯说:“去年在珠峰殒命的游客全都是那些便宜旅行社的顾客。” (综合新华社、央视消息)
珠峰惊现
斗殴闹剧
人多路少
手多绳少
攀登珠峰,有一南一北两条路线。
位于珠峰南坡的尼泊尔在商业登山方面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 竞争比较激烈,有多家高山探险公司提供服务。外界对南坡攀登珠峰的质疑主要集中在过度的商业开发方面。只要你交了钱,不管有没有登山经验,总能找到商业登山公司带你去向珠峰冲顶,这也直接导致了珠峰在最佳的登山季出现人满为患的景象。意大利登山家西蒙去年5月将南坡的冲顶景象形容为“游乐园”,200多人乌压压的一片向珠峰冲击,很多人甚至根本就不会使用基本的设备。而在今年4月27日发生的一幕珠峰斗殴事件更好地证明了南坡的乱象:西蒙和另外两个自由登山者尝试新路线时和夏尔巴人发生冲突,据目击者称,斗殴的原因是当时正在修路的夏尔巴人可能觉得西蒙一行在“免费”享用他们冒生命危险换来的劳动成果。
而在位于中国的北坡,商业登山的兴起比较晚。据了解,在2003年以前,中国的登山大多是运动员式登山。从2005年开始,商业登山开始慢慢兴起。目前中国国内唯一有资质提供攀登珠峰服务的是西藏圣山公司。该公司向山友提供的是全包式服务,因此费用也比较高,目前的收费是每人30万元,但并不乏人问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