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行
2009年1月1日,6个“疯子”在五小时内完成了围绕二环42公里跑的活动,当年参加保障、陪跑的还有20人。这就是被后来追认的石家庄第一届马拉松赛。2015年1月1日,第七届石家庄马拉松赛按时举行,其中全程马拉松选手850人,迷你马拉松选手450人,志愿者300人。1月3日,第13届厦门马拉松赛开赛,选手4万余人,志愿者12000人,警力4000人,赞助资金1000万元。
从厦马归来,我总想写一点东西又不知从何下笔。石马和厦马相比当然是小龙虾和大鲨鱼的对比,但从组织者角度看,大小虽有不同,核心的东西确是一样的。 厦马给我留下印象深的不是人员众多、不是奖金丰厚、不是高手如林,而是组织上的有条不紊:大量的工作人员队伍、接送志愿者数百辆大巴、数百座流动厕所、每2.5公里一个水站、每一公里一个公里指示牌、主会场周边搭建一排排的工作人员大棚干净宽敞、存衣处井然有序、登上主席台的国家体育总局及厦门市四大班子领导均一身运动装、医疗车急救车特勤车救援车随处可见、各个环节均体现出了顺畅衔接和高效运转。一个比赛的目的是什么?组织者虽然不明说,通过比赛我们就可以感受出来。有的比赛目的是为了商业化为了赚钱,有的是为了给赞助商做广告,有的是为了政府的政绩工程,有的是为了制造噱头引起媒体的注意,有的是为了创造好成绩,有的是为了让更多人参与,有的是为了让选手全身心享受比赛······。主办方的目的不同,表现在组织上的方法及侧重点就不同。有没有一个比赛,这些都可以照顾到?都想照顾到的结局一般就是顾此失彼,很难做到,但厦马做到了!
石马从第一届起到第七届的组织形式其实就是民间自发的跑马拉松的活动,只不过规模越来越大,形式流程上与官办马拉松基本相同而显得越来越正规。但石家庄马拉松的组织者包括组委会成员,都是志愿者。 前三届的人员在百人以内,我还可以边指挥边参加比赛。第四届开始规模面向全国,我只能退出参赛队伍,专门组织起赛事组委会,全力以赴保障比赛的顺利进行,第五届第六届的参赛选手虽然不断增加,但也不过三、五百人,由于组委会人员及主要志愿者基本是往年成员,所以费力不大。到了今年的第七届时参赛人数已经达到1300人,虽然我们积攒了多年组织比赛的经验,组委会成员也是久经历练的组织者,虽然赛后好评如潮,媒体争相报道,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是多么的吃力。尽管我们不敢掉以轻心,每天在网上碰头商量细节,每周在赛道现场安排演练,依然在每个环节的实际操作中都出现失误。比如:临赛前几日突然接到需要向市园林局申报主会场的通知,由于时间紧迫,主会场总指挥“公路”只得采取向公园管理者直接获准的方法险过难关;赛前一天,“简爱”带领17名志愿者分装选手和志愿者的食品,塞满了两辆私人面包车仍装不下,紧急多方寻求支援,又征调朋友的一辆客货车来才予以解决;当天,赛事总监兼主持人“大王”的主持词稿找不到了,慌乱中依靠自己的记忆和应变能力搞定了全部流程;我的手表走快了而不知,现场没来得及与裁判长“游泳的鱼”对表,结果发枪时间早了2分钟,每个选手成绩需要相应减时;比赛中,滹沱河管理处人员突然到达叶子广场,认为没有申报,将采取封路并要求中止比赛,与志愿者发生言语冲突,我接到线路总指挥“再回首”的报告迅速赶到现场,采用拖延时间的办法搪塞过去;比赛时大量选手弃赛,收容车不够用,幸好有“蓝天救援队”备用的面包车、卡车、越野车及时补上;现场人员太多,部分可爱的铁道大学生志愿者们竟然没有找到食品在哪,我非常内疚让孩子们在寒风中饿了9个小时。
石马走到今天,其发展之路已经势不可挡,形成井喷之势。 然而扩大规模已经不是一个民间组织跑者大本营可以承受得了的, 首先是赛道封路,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叶子广场事件必然会再次发生。筹备中的大量车辆调动也需要强有力的支援。医疗、警力、环卫、交通、道路管理、城管等部门的配合也必不可缺。如果说石家庄马拉松赛第一届是一个起点,第四届变成全国比赛而成为拐点,第七届后将不得不再次成为大转折点。石家庄马拉松赛的发展之路仍然布满坎坷,需要众多爱好者出谋划策共同努力,才能再创辉煌!
回想历届石家庄马拉松赛,成绩单上留下了一个个挑战自己极限的英雄者名字,他们在寒冷的元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这些英雄背后有无数的默默无闻的人,他们吃苦耐劳,自愿出车出钱出力 ,帮助别人实现梦想,不求回报不求留名。让我不禁想起了古时候的侠客,那是一群扶危济困的人,在金庸笔下都是一些武艺高强的人,除暴安良。《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记载的侯赢是个守门人,不会武功,但智谋超群,帮助信陵君夺虎符,建立不朽功业。侯赢也是侠客!所谓侠者,不图名利,以自己的所长帮助别人的人都是!石家庄马拉松赛、石家庄100公里野人挑战赛,石家庄168公里超级越野赛上有许多侠客。他们是一群全身心帮助运动员的侠客,是不图名利的侠客。李白的《侠客行》诗句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