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跑者大本营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个人都是一个传奇(Wir sind alle Holden)---《在黑暗中醒来》推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19 21:4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风吻青山 于 2016-4-19 21:48 编辑

    我第一次听说跑者曹晋,是在《户外Outside》杂志上刊载他的文章“汉萨百里路”, 记述了一次他在比利时开会期间,有点时间可以找个比赛跑跑,于是从汉堡跑到不莱梅,全长161千米。从文中看出此君无惧寒冷,且极擅长夜跑,“气温很快下降到零度,我还穿着短裤,只有速度不掉下来,才不会觉得冷” 。在第30千米之后的131千米独自领跑。凌晨三点困意袭来被绊倒,“像相片一样前扑倒地”,这个新鲜的比喻令我印象深刻,但后果严重,“膝盖和手掌出现大片擦伤,月初在奥斯陆山地越野中的摔伤还没好,直到下一个补给点,发现流的血把袜子都染红了”。当时并不知道这个跑者曹晋其实是跑界大牛---“熊神”,只觉得他能在高手如林的欧洲越野跑界也能夺得第一,也许是偶然使然。他的文章知识性、趣味性都有,一般不大写跑步感受,可字里行间好像没有提及什么苦痛,自具有一种舍我其谁、战无不胜的信念,豁达从容、宠辱不惊、胜败无惧。从当当网上购得这本《在黑暗中醒来》众筹的作品,娓娓读来,细细品味,每日只读两篇,因为怕很快看完没得看了,似又找到了了年轻时看美剧大片《越狱》时省着看的情景。
     曹晋,七零后,1.76米,体重80kg。他是学神,清华工学、法学学士,同时在清华材料系、自动化系和法学院修学位,通四门外语。毕业到德国获得弗莱堡大学文学硕士、慕尼黑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慕尼黑大学讲师、助理教授,现任挪威中央银行高级经济师研究员。到欧洲的十年,从爱旅游摄影的胖子完成了向跑界大神的蜕变,现在每年跑量达9000公里左右。他在水木社区的摄影版和跑道人生版的网名是Deschutes (胖胖熊),在清华水木社区跑道人生版块具有相当高的人气,人称“熊神”。
    曹晋是会讲段子的学霸,是会作诗的摄影师,是横跨金融、法律、理工、文艺和运动界清华男神; 他是超长极限距离越野跑者,侏罗山区230公里越野赛冠军和纪录创造者,是北极400公里极限穿越赛徒步完赛的唯一参赛者……在《在黑暗中醒来》一书里,我们可以看到熊神跑过的赛事,有北极400公里极限穿越赛(穿越挪、瑞、芬三国400千米),英格兰、苏格兰冬季山地赛七天内穿越460千米、汉萨161千米山地越野赛、侏罗山区230公里越野赛、巴伐利亚森林660公里赛、环勃朗峰(UTMB)168公里耐力赛、环富士山赛(UTMF)160千米……他参加的比赛,大多是超长越野山地穿越,冰雪狂风,大雨倾盆,低温失温,比赛具有欧洲越野精英跑者小众的特点,工作之余纯业余时间参赛,无商业赞助,比赛本身的保障补给站极少,装备负重是常态。熊神在与欧洲高手比赛中,不落下风甚至还稍占优势,使中国人扬眉吐气。
      曹晋写道:“今年是我参加长跑运动的第10个年头。这项运动,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不是在比赛当中----那些挣扎的时刻,那些危机四伏的地方,哪里有时间想那么多----而是在比赛结束之后的那些日子,甚至是许多年里。那些生动的画面,会时不时地从记忆里蹦出来,即使在最灰暗的日子里,也让人心潮澎湃。我见过那无人之境的辽阔,和极光照耀下浩瀚的星空;我遇到过善良的人们,用熊熊的炉火,温暖旅人的心灵,还有那无拘无束的生灵,翱翔在高山之巅;我走过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以及铃兰密布的小路,还有一同经历过生死的朋友,一起走过的漫漫长夜。”跑步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吧!
     是的,每一个在路上的人,每一个即将上路的人,你们都是传奇。
     我从曹晋新作《在黑暗中醒来》挑选了这篇“卫冕”,平淡中很感人,没找到电子稿,只好一字一字输入,以飨读者。在此感谢曹晋,让每个中国人扬眉吐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2#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21:51: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吻青山 于 2016-4-19 21:53 编辑

卫冕


        2013年4月11日晚上,德国侏罗山区230千米无间断越野赛开赛前夜,我飞往纽伦堡,在机场出口却没有等到行李。去汉莎航空的办事处查询,发现行李在转机的时候,被丢在了汉堡。
       汉堡答应第二天一早把行李送到。我查了一下,开往比赛地点Dietfurt方向的火车,早上10点左右从纽伦堡总站出发,如果行李及时送到,应该刚好可以赶上;否则的话,只能在纽伦堡市区临时采购所有的装备,然后想办法找辆车去Dietfurt。
       其实这个比赛原本并不在今年的计划之内。去年这个时间,我把赛道记录提高到40个小时之内(39小时57分),已经出乎意料,何况今年在比赛前后一周,各有一个100英里以上级的比赛,所以,我跟比赛总监Gerhard说,如果可能的话,我倒更愿意来做一名志愿者。
       后来让我改变主意的,是我的好朋友Georg。“你总得做一次“卫冕”吧?”他说,“而且,前后其他几个比赛,你只要慢慢跑,完赛总是不成问题的。”
       在起点Dietfurt,赛前的预备会应该已经开始。坐在机场空空荡荡的到达厅,我给Gerhard打了个电话,说明情况;我跟他说,如果万一错过了起跑时间,我直接去中途某个补给站服务,帮他盯一晚上。
       几分钟之后,我接到几位参赛者的电话,他们从Gerhard那里听说我的遭遇,决定凑一套装备给我用。夜半时分,Dietfurt一位素不相识的跑友给我发来短信,让我个他发个清单,他会想办法凑齐东西送到起点。
       12日一大早,我赶在早班飞机落地的时候去机场,行李顺利送达。拖着行李一路狂奔,正好赶在火车进站的时候跑到车站,等我折腾到起点,距离起跑时间只有不到一个小时。

3#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21:54: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吻青山 于 2016-4-19 21:55 编辑


      巴伐利亚中部山区,形成于地质史上的侏罗纪,是著名的攀岩胜地,峭壁林立,风光奇绝,又称“Franken的小瑞士”。山区的徒步路径,是一条230千米的环线,累计爬高超过7000米,对于徒步旅行者,走完全程大约需要12天。在沿途7个村镇的大力支持下,德国长距离越野前辈Gerhard每年4月中旬在这里举办越野赛事。比赛采取邀请制,参赛者要有足够的100英里以上级山地赛经验,比赛关门时间48小时。即使这样,去年38名参赛者里面,只有12人能够完成比赛,平均成绩46小时左右。
      今年比赛规则稍有变化:参赛者可以再12日上午10点提前4小时出发,关门时间延长至52小时,或者下午2点出发,关门时间仍然是48小时。75名参赛者中间,汇集了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斯洛伐克、丹麦、波兰等欧洲各地高手。这大概是我见过的参赛者平均水平最高的一次比赛:90%以上至少完成过一次Ultra Trail du Mont Blanc(UTMB)。
      当我到达起点的时候,上午10点的一组早已出发,等待下午2点起跑的只有7个人。等我匆匆忙忙领了号码,换好衣服,出发时间就已经到了。Gerhard镇长一声枪响,7个人一路狂奔而去。
      我和丹麦人Moses领跑,两个德国人Matthias和Martin紧随其后,Dietfurt体育协会又派了两名运动员引导,这样一来,速度相当快。经过27千米,1000米爬高,到达第一个补给站Riedenburg的时候,我们只用了2小时35分,比我去年快了15分钟。在补给站,我的两条腿同时开始抽筋,我心想,后面还有200多千米呢,不能再这样搞下去了。
等到我去了趟厕所,继续上路的时候,Moses、Matthias和Martin早已绝尘而去,而他们的目标都很高。我把速度稍稍降了下来,感觉舒服了许多。
      山势渐渐的险峻起来,Altmuhl河谷的峭壁上,耸立着Brunn城堡,登山的道路是峭壁上凿出的栈道,一路登顶,脚下的河流如云端的飘带,一轮红日,慢慢的在河谷中落了下去。
     49千米,第2补给站Kelheim过后,我遇到了Moses,他已经有点体力不足,在山坡上缓慢地走动。我跟他打了个招呼,一路跑过,夜幕降临,星光灿烂。

4#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21:56: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吻青山 于 2016-4-19 21:57 编辑


       今年山区的春天来的很晚,几天前又下了场大雨,50千米过后,进入林区,路面上落满了冬天被大雪压断的松枝,还有一尺多厚的泥浆。密林中没有一丝光亮,大功率的头灯也只能勉强照亮脚下而已。
       这一段无疑是参赛者的恶梦,70千米过后,我已经开始超越上午10点出发的人。前面的保守战术,这时候开始见效,等我到达77千米第3补给站Matting的时候,发现前77千米比去年整整快了1个小时。当我准备离开时的时候,Matthias和Martin一身泥水跑进来,我竟然不知不觉得超过了他们。
       离开Matting,当地消防队员用船把我们送往多瑙河对岸。气温骤降,河面笼罩着浓雾,岸边一望无际的远山。山路愈加崎岖,地面覆盖这几乎半米深的落叶。密集的小山如同石林一般,几百米陡峭的爬坡过后,紧接着就是同样陡峭的下坡。我开始不断地超越别人,凌晨3点,等我赶到102千米的Pielenhofen补给站,一群人正围着火炉取暖。看到我进来,他们愣了半天,然后说:
      “你疯了吧?102千米,3300米爬高,不到13小时,后面还有130千米呢!”
         我在Pielenhofen暖和了一会儿,好好吃了顿晚饭,然后继续上路。天色渐渐明朗,一阵狂风过后,大雨如注。我一身短装,只带了件一次性塑料雨衣,所有的蹊径、沟壑,转眼间变成了无数的河流,凌晨时分,四处寂静,只有水流的轰鸣。
         跑到135千米Schmidmuhlen补给站,雨渐渐停了,我惊奇的发现:到这个时候,我已经超越了所有人——包括提前4小时出发的参赛者,在75人中暂时领先。

5#
 楼主| 发表于 2016-4-19 21:58: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吻青山 于 2016-4-19 22:18 编辑


          然而竞争似乎依然激烈,我离开Schmidmuhlen的时候,Matthias和Martin正好赶到;到达150千米Habasberg补给站的时候,我们之间的差距依然只有10分钟左右。
         下午3点15分,我来到173千米Habasberg补给站,山顶的一座教堂。沿着山坡上600多级阶梯爬上山顶,我发现距离补给站的开门时间还有45分钟,好在我需要的东西并不多,随便吃了点东西,便匆匆赶路。
         又一场大雨从天而降,沿着蜿蜒的山路行进,对面山头已经雨过天晴。一条公路从山谷中穿过,两道彩虹像天桥一样,挂在公路两边。
         傍晚7点,第195千米补给站,Deining。补充过后,我刚要出发,遇见Martin进门。打过招呼,我暗自惊讶,想不到几乎200千米过后,他的速度还是那样快。
        后来我才知道,Martin已经在Habasberg退赛,刚刚被收容车送到Deining。我和第二名Matthias的差距,这时已经扩大到1小时。
        第二个夜晚慢慢降临,我却丝毫没有困意。赛道进入了技术性最强的路段,有时在悬崖峭壁上翻越,有时在浓密的灌木丛中穿行,有时趟过湍急的流水,有时越过泥泞的沼泽。一轮新月慢慢升起,偶尔三两只水獭追逐打闹。
        晚上11点,我来到最后一个补给站,215千米,Holnstein。按下路边小木屋的门铃,里面传来补给站负责人Gottfried爽朗的笑声:
       “这个补给站12点才开门,可是我觉得,我得至少提前一小时过来。果然让我猜中了!”
         气温已经降到0℃左右,我喝了两杯热茶,有了些暖意。想到距离终点只有16千米,我稍作休整,就继续上路。
         夜已深,山谷中,一条大河奔流,沿路古木参天,仿佛时光隧道,望不到尽头。不知过了多久,有个人影迎面跑来,我认出那是Dietfurt体育协会主席Franziska,她估算好了时间,特地跑到路口来迎接。距离Dietfurt只有1千米,还有最后一座山,当我们跑出密林,Dietfurt的灯火突然出现在脚下,如同奇迹一样。
        又一个路程的终点,36小时25分,把赛会纪录提高了3个半小时。两次参赛,两次夺冠,已经足够幸运,如果不出意外,我明年会回来做一名志愿者。继续改进赛会纪录,目前至少已经不太容易,如此重大的任务,还是交给后来人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跑者大本营 ( 冀ICP备2022018670号-1 )  

GMT+8, 2025-5-9 14:41

0311-66698866

Pao Zhe Da Ben Ying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