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清晨,值夜班后的邢台马拉松长跑队领头人范兴利与朋友相约体育馆慢跑不足200米,突发心脏病去世,很是震惊!据邢台跑友介绍范哥几年前在家心脏病发作,经医院抢救得以脱险,后来开始跑步,身体逐渐好起来,没想到如今又突然复发了。
范哥每年元旦都率领大队人马来石家庄参加马拉松赛,因为每届石马现场我都忙于协调指挥,无暇与各地的朋友进行交流,所以也没有和范哥说过话。第一次印象深刻还是在回看2012年石马的照片时,我看到一个长得强壮的人举着邢台长跑队大旗在跑,才知道此人就是邢台马拉松长跑队的队长范哥。那年他的成绩是4小时12分。几年来他一直将精力和乐趣倾注在发展邢台马拉松队伍上,带领邢台长跑爱好者到全国各地参加马拉松比赛,自己一般都是以5小时左右的蜗牛速完成,最令他骄傲的是邢台马拉松爱好者越来越多。2013年11月17日,在范兴利的极力推动下,邢台举办了第一届马拉松赛。“跑得久了,挑战马拉松已经不在是什么极限,带动更多人来跑马就变得更加有意义。”范哥就是这样一个人。
范哥走后,各地马拉松爱好者以各种形式进行悼念,跑者大本营也代表石家庄全体马拉松爱好者为其敬献了花圈,以表达哀思!范哥是个有影响力的人,他的离去,令跑友们悲痛惋惜,同时也引起了初学者们的纷纷议论:跑马拉松对身体是否有害?这和4月6日新浪微博发的一条帖子【注意了:跑步太多可能缩短寿命!】如出一辙:“毫无疑问,跑步对保持健康是有益的。但美国一份初步研究显示,跑的太多、太快副作用很大,甚至可能引发早亡。一些初期的研究证明,每周跑32公里以上、且时速超过12公里/每小时不仅对心脏造成伤害,而且可能缩短寿命。跑步的你,要注意了!”关于这个帖子已经遭到众多马拉松爱好者的批驳,现在稍有些风吹草动,这种思想又是东山再起,可见此种疑虑的马拉松刚入门者或者还在门口徘徊观望者仍然大有人在。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和瞎子算命一样的既准确也是等于废话。
为什么呢?
一是跑步过量的问题。所谓过量不过量根本没有啥统一的标准,像谢占军来说每天跑7、80公里,连续跑两三个月都是正常现象,国内许多人也都可以做到,只是没有时间而已。比如笔者尝试过连续几天奔跑70到100公里,就比较轻松可以完成,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而相对于初学者来说,每天跑5公里就已经顶了天,就已经是极限了。那么多少是过量呢?个体差异不同,训练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过量不过量就不能一概而论。
二是寿命问题。人的寿命有长短,老一辈人就说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意思就是说生死无常,哪是人们能够预测的呢?人人都想长生不老,但现实是不可能的。佛陀参透世间一切也要涅槃。如果哪个方法能够保证长生不老,那么肯定有许多人去学。但可悲的是世间根本就没有这种良方。否则秦始皇也不会死。有人说长寿的秘诀是心态平和四大皆空,有人说长寿的秘诀是饮食有度注重锻炼···但这些都保证不了你的长寿。你看那些武术高手和得道高僧活过一百岁的有几个?真正活过百岁的往往是普通人,该干嘛干嘛的山村野夫。跑步作为健身的方法只是一种爱好而已,就像写书法、画画未必能够让人长寿一样。他并不一定能够增加人生的长度,但肯定会增加人生的厚度。以高质量的身体来体验有生之年。
三是对马拉松的质疑。对马拉松这项运动的质疑和国情有关。马拉松在中国发展到今天,虽然爱好者越来越多,但相对于不跑马的人来说还是凤毛麟角,仍然是别人用“神经病”或“神人”形容的人。欧美人的生活观念与我们大不相同,他们喜欢挑战极限,喜欢惊险刺激。跑马拉松的人比比皆是。2013年中国媒体骄傲的说全年国内的马拉松赛达到30多场,殊不知我们一贯瞧不起的日本,全年马拉松赛有300多场,日本人跑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都是很平常的事。有些人一年只干半年工作,赚足了钱就去远足,去探险。钱花完了,第二年接着工作,赚足了路费又踏上征程。这就是他们向往的自由生活。这和他们的经济条件、社会环境有关。反观国人刚解决完温饱,对一些国外早已热火朝天、司空见惯的运动还很不习惯,经济条件不允许,就限制了这些活动的推广。比如铁人三项的比赛,在中国每年虽然比赛有不少,但参加比赛的人却始终不多。很关键一点就是自行车的价格及游泳馆的价格对普通民众来说都是一个得考虑考虑的开支。国民思想还停留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忘我工作、升官加薪才是正当的人生追求上,其他都是歪门邪道、不务正业。2013年十一假期,我与几个跑友从石家庄跑步去北京,在保定火车站就被一个老者痛斥:“大好的时间不去地里收玉米,却吃饱了撑的跑步去北京,白吃老人的血汗钱,不务正业,社会的渣滓!”我们也只好笑而不答。怎么解释呢?夏虫不可以语冰!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转型,中国经济的腾飞也使国民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全国大面积的雾霾、地下水大量污染、食品有毒、药品有毒、假货满天飞···这与政府主导单纯强调GDP,国民行为一切以利益为出发点的思想密切相关。如此生存环境,我们再有钱有什么用?如果一个社会只注重利益最大化,那么结果必然会人人不择手段来夺取最大利益。如果全民都充满了功利心,那么人类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到了,人类灭亡的时期也到了! 时至今日,人类已经不可避免的接受着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生活观念是该转变的时候了,政府已经不再将GDP作为官员的考核标准,就标明社会观念也会随之变化。幸福感!将作为人生的重要指标。
对马拉松的热爱其实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真正自由的热爱、对真实自我的追求。跑步其实是简单的运动,只需要一双跑鞋,或者就是赤脚也一样可以跑,奔跑在路上,心情放松。有句格言:“人的身体最早是为了一天之内走40英里去追杀剑齿虎而构造的,并不是让你天天坐着不动!”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人类不再奔跑了,可能剑齿虎被人类扑杀绝种了吧?!而对于跑步所必备的营养其实也是简单的食物,经常跑步的人是大多不吃油腻食品的,而是吃些很普通的食物,时刻保持精干的身材和充沛的体能。在生活上不再去追求外在的名誉和利益,渐渐朝着淡泊靠近。商纣王用象牙筷子吃饭,大臣箕子见状十分担忧,他认为,用上象牙筷子,就必须用犀角与美玉的杯盘才能配套,而这样高级的器皿就绝不能盛普通的饮食,必须盛珍禽异兽;吃上了山珍海味,就不能穿布衣短衫,必须有锦绣绸缎;接着,又得有华屋大厦,这样下去,难道不是很危险的事吗? 跑步是用的简单的装备运动,一切也就随着简朴。人生的追求不再是外界的东西,而是内心。
四是科学训练问题。所谓科学是不是真理还有待时间来证明。牛顿时期认为的科学,到了爱因斯坦时期就不是科学。现在我们认为的科学,将来可能会认为是错误。所谓科学训练方法只是一些人总结出来的一套大致正确的理论,对于每个人未必都管用,我认为只是起到借鉴作用而已。我跑马拉松有六年光景。进步一直不是很快,2008年第一次北马的成绩是416,2013年北马的成绩是317.六年只进步一小时,对于许多选手来说实在太慢了。原因在于我并不知道如何科学训练,如何提高成绩,只是自己随意跑。现在看来是跑量很大但强度始终没有上去。也正因为我没有进行高强度训练来力求提高成绩,几年来,我除了刚开始跑步时头两个月有点小伤外,基本没有伤过。而对于那些成绩在短短几个月就突飞猛进的跑友,许多人只活跃在马拉松赛场一年半载,就不得已因伤退出心爱的跑道。业余马拉松爱好者还是以快乐随意为好。
游培泉在取得杭州一百公里越野赛冠军的七天后又取得郑开马拉松227的成绩。这种成绩,这种连续参加高强度比赛并取得出色成绩的方式绝对在专业队眼里是不科学的,但在业余越野界却有不少根本就不把所谓科学训练放在眼里的人,比如厦门的赵紫玉,几乎每周参加一个百公里,别人每周参加一个马拉松都被称为牛人,此人每周参加一个百公里赛,且成绩都排在前几名。2014年他参加了福州24小时超级马拉松赛跑了84公里,由于大雨不得已中断退出,七天后在台北举行的24小时超级马拉松赛上,他跑了222公里夺得冠军并破了赛会纪录。他们这些行为真不能用科学训练来衡量的,那么他们都是神人吗?不是!他们都是普通人,都是通过按照自己的训练方法达到了别人想不到的水平。
人喜欢一件事会找出许多理由,但其实是莫名的。就像恋爱。真正的爱上,你未必就是因为对方长得帅、有学识、有才能,可能就是因为他甩了一下头,就被迷上了,就这么简单!然后再为喜欢上他找许多理由来证明对方确实配得上自己的爱。马拉松亦是如此——爱上她没有理由!